精密金屬蝕刻是甚麼?

金屬蝕刻稱為光化學加工(PCM)、光化學銑削或光蝕刻。精密金屬蝕刻製程使用微影技術(photolithography),讓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光阻,經過UV曝光並顯影掉被光罩阻擋未曝光的部分,留下未受保護的蝕刻區域。
接下來,使用蝕刻液與未受保護的金屬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透過不斷腐蝕,直到工件尺寸達到公差之內。完成蝕刻的金屬板,再進行清洗、去光阻、烘乾,最終得以製造出薄鈑金零件。

金屬蝕刻製程為什麼需要底片(光罩)?

如同半導體元件製造的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金屬蝕刻製程也需要使用(鹵化銀)底片來當作遮罩(光罩),利用UV曝光到光阻上做影像轉移。被底片遮蔽的光阻,因為沒有受到UV曝光,因此會被後續的顯影製程清洗掉。
光阻被顯影而裸露的不鏽鋼,因為失去光阻的保護,會被蝕刻液腐蝕,而完成蝕刻加工程序。

蝕刻底片(光罩)的使用壽命是多久?

傳統紅光雷射 (鹵化銀)底片是以PET為片基,並有多層特殊塗層的感光膠片。底片的尺寸精度會受溫度與濕度影響而產生變化,此外,底片在製程中不斷重複照射UV光,也容易使底片變質劣化。
然而,若底片保存環境適當,我們認為底片可保存長達1年之久。
在不要求公差的條件下,超過5年的底片依然可以被拿來做為光罩使用。

蝕刻加工需要多少工作天?

部分客戶有自行設計底片光罩(gerber檔)的能力,加上有長期配合的經驗,通常他們在上班前小量下單(約10板以內),我們在下班前即可宅配出貨,完成1個工作天內交貨的任務。
但如果是新案件的開發或者加工條件較複雜的案件,其實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與客戶討論或試產,依案件的複雜程度,一般情況需要3~5個工作天生產。

蝕刻加工孔洞最小尺寸與製程公差是多少?

蝕刻加工的最小孔洞決於鋼材本身的厚度,一般利用深淺不同的蝕刻加工法,可以製作出100~150%*T的孔徑,例如厚度0.10MM不鏽鋼板可以製作出0.10~0.15MM左右的最小孔洞,缺點是有較明顯的大小開孔,且開孔尺寸較不穩定。
一般情況下,板厚的1.5倍以上的開孔,可以製作出品質更佳的蝕刻開孔。其他狀況請參考標準蝕刻公差表,或直接與我們聯絡!

鋁製板材或特殊合金可以蝕刻嗎?

信昌精密的金屬蝕刻製程使用氯化鐵作為蝕刻液,所以鋁跟鈦無法蝕刻,其他的特殊合金可以與信昌精密的進一步討論或測試其蝕刻的可能性。

銅板或是銅合金板材可以蝕刻嗎?

事實上,銅板是最常見的蝕刻材料之一,但銅屬於容易氧化的板材,所以使用銅類板材需要特別注意表面氧化的問題,以避免影響產品外觀。

蝕刻製程產品需要架橋(微連點)嗎?

我們能夠提供無架橋製程的產品,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適用,並且製作成本較高是其缺點。大部分有微連點的產品能更經濟快速地批量製作,在製作細小或複雜圖形時,架橋可以維持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精度與質量。我們提供多種架橋的設計方式,可供客戶選擇。
TOP